第49章 老家来人-《我在诏狱看大门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高会实事求是地说道。

    王皇后也有兄弟,按照道理,那两位才是正儿八经的国舅爷。不过说实话,这两人估计连皇宫的门都没怎么进过,跟王娘娘本人一样低调。

    整个皇城内外,大家默认的国舅爷就只有两位——新乐伯府的万通大爷和万达小爷。

    “万娘娘?那个大了皇帝十五六岁的万娘娘?”

    梅千张嘴张的都能塞鸡蛋了。

    “原来万大人,就是传说中的‘那个万大人’!哎!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。锦衣卫,万大人,除了他,还有谁!”

    梅千张捶胸顿足道。

    这是一个流传时间不长,但是流毒范围很广的“新一代大明传说”。

    传说中,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有一位“万大人”,堪称行走的人行铡刀,阳间“活阎罗”。

    他走到哪里,就有人遭殃。走到哪里,就有人被抄家灭族。

    一般人杀人,最多一两个。

    而万大人杀人,都是以“百”为单位来计算的。

    杀得京城人心惶惶,官员百姓只要一提到他,无不痛哭流涕。

    很快,“万大人”的威名走出了京师,走向了全国,成为人人皆知的“诏狱掌门人”。

    “倒是……没有那么夸张。”

    高会也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离谱的传闻。

    “据说他是被皇帝陛下钦点掌管诏狱,司刑律。短短一年以来,因他而死的人都要上千了吧,夸张么?”

    梅千张想要再来一瓢凉水冷静冷静。

    高会仔细想想……也是啊,确实死了上千人。

    他在北镇抚司那么多年,手底下过的的案子,死的人全部加起来,都及不上万大人手上的一个零头。

    高会有些纠结地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“那个……高大哥。我不是很懂你们衙门的规矩啊。”

    梅千张讨好地站了起来,凑到高会身边,“就汪大当家吧,如果真的证实他勾结官员,贩卖私盐,甚至勾结叛军……会怎么判。”

    “夷三族吧。”

    高会一脸冷漠地说道,“就勾结叛军这一条,就足够了。”

    只是他们现在还没掌握这部分的证据而已。

    不过只是贩卖私盐这一条,自古以来也都是死罪,甚至家人也会被连坐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没有什么转圜的余地么?”

    其实梅千张前几天也问过邱子晋,对方也是这么回答的。

    是,他们是做错事情了,官商勾结,赚的是黑心钱。

    这点梅千张无法否认。

    但是,真的罪大恶极要到死么?

    汪大当家,盘家兄弟,都是那么磊落的爷们……真的非要他们死不可么?

    “必须死。”

    覃昌放下奏折,“卢知府,浔州县令,王员外……还有这个,汪正,都是罪魁祸首。”

    万达面色凝重。

    “如果坐实了他们以盐引为诱饵,威逼利诱历任官员一同犯罪。如不遵从,就引山上贼兵到州府,县城来杀人抢掠的话,无论如何,都是死路一条。”

    覃昌服侍过两代帝王,见过这对天家父子,是如何震怒于帝国西南的反复震荡和叛变的。

    至少有十多位帝国的高级将领和官员,血洒在这片土地上。更加不提因此牺牲了的兵士,和被卷入战火的百万计的灾民们了。

    覃昌此次一路坐船南下,经过荆楚大地之时,就被两岸破败的民生给惊骇了。

    因为广西的战火一路烧到了湖南乃至江西,导致这片原来本应该是鱼米之乡的地方,竟然在春耕时节出现了被人抛弃的大片荒地。

    这场战若是一直拖下去,民生该如何?百姓又该如何?韩大统领说的“恐危亡矣”,怕是要成真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登基刚过一年的小皇帝,他太需要一个震慑天下的机会,给整个因为土木堡之变而心生怯弱的大明军民们,一个重振旗鼓的机会。

    这个“机会”,是需要叛军,以及勾结叛军的所有人的鲜血来奠基的。

    “如果只是贩卖私盐,不曾勾结叛军。愿意赎铜的话,是否可以免去家人的连坐?”

    万达不甘心地追问道。

    覃昌心里想着,莫非这里头有案犯的亲眷,是小国舅在意的人?

    来的路上,听说小国舅差点和王家的二姑娘成其好事。虽然后来那个姑娘逃了,莫非小郎舅心里还对她念念不忘?

    哎呀,这可就难办了。

    “这个……恐怕只是赎铜,还是远远不够的。”

    覃昌目前还不清楚万达和汪家的牵连,只当这位小国舅在广西动了春心,迷恋上了那个王二姑娘。

    “那要如何?”

    万达身子前驱,期待地问道。

    杨休羡看着他,内心升起一阵不安。

    小万大人太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了。

    之前他已经觉得他将太多的心思都放在了汪家那边。

    虽说结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,但是就他在旁看着,他与汪大当家父子的互动,远远已经超越了对待一个任务应该投入的心思。

    他是真的把那对父子当做“义兄弟”和“干侄子”了。

    “公公一路辛苦,不如先去休息吧。”

    杨休羡不动声色地说道。

    “我们准备准备,一会儿要开晚市了。公公上楼歇息一会儿,到了晚膳的时候,我让人上去叫您。”

    覃昌想着果然还是杨千户老练些,也不多说什么,起身准备上楼。

    “掌柜的!盘大哥他们来了。”

    突然,门外传来梅千张的呼喊声。

    覃昌和众人对视一眼,神色如常地走到柜台前,拿出路引,假装成要登记住店的客人。

    还不等邱子晋提笔开始写字,盘光就迈着大步走进了店门。

    “万掌柜的,找你有些事情。”

    盘光和盘兴孟不离焦,焦不离孟,此刻盘兴正在门外,拉着高会比身手。

    “盘大哥有什么事儿?”

    万达笑着迎了上去。

    “三天后不是我家小主人生辰么?当家的想在您这里订十盒点心,等亲戚们回去的时候带回去。不用做的太精致,他们都是乡下人,没见过什么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盘光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元宝,“这是定钱。”

    这回可不是官银,是重新融了的银锭子。

    “大哥客气了,都是自己人,提什么钱呢。”

    万达嘴上说着推辞的话,眼睛可没离开过银子。

    “你们汉人说‘亲兄弟,明算账’。总不见得让掌柜的吃亏。”

    盘光乐呵呵地将银子塞进了万达的手里。

    “哎,这位兄弟好相貌啊。”

    他歪过头,正好看到了正低头看着邱子晋登基的覃昌。覃昌皮肤雪白光洁,比女子更胜几分,所以格外引人注目。

    “京里人?现在还有京城里的人来浔州城?”

    盘光不但会说汉话,也认识不少汉字,算是瑶人里高级知识分子了。他看着邱子晋登记了一半的簿册,忍不住好奇地问道。

    明眼人都知道两广不太平,商人们都不愿意来了,这书生打扮的人,怎么会出现在这里。

    “覃某是回来祭祖的。”

    覃昌淡定地说道,“虽然很久之前搬到了京城,但是祖籍却是在广西。”

    “敢问祖上是?”

    盘光追问。

    覃昌说出了祖父的名字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