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嘶。 话音刚落,宣室殿内安静了一瞬,宛如暴风雨前的宁静。 中立旁观的臣子屏气凝神,太常等人纷纷不满,少府属官面露愠怒,而少府卿赵禹本人…… 怒发冲冠!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。 “够了!”端坐上首的刘据不悦道:“中尉,肆意攻讦同僚是为官之道吗?” 说完这个,他又看向另一个,“少府,逼迫储君就是你的为臣之道吗?” “臣不敢。” 应这一声的人,是李敢。 赵禹见状,看看太子,又瞪了瞪偃旗息鼓的中尉,脸色憋得铁青,一腔怒火无处着力,格外难受。 幸而上首声音又来。 “好了,孤知道少府忠于王事。”刘据语气平缓道:“义纵案争议颇多,再争来争去,今日朝会也不必做其他事了,此案留于朝会最后商议。” 说着。 他看向赵禹,“少府,可好?”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,台阶给了,面子给了,审案的时间也定下了,再不退步,就是不识抬举了。 赵禹没有与太子撕破脸的魄力,他也没有这个想法,遂拱手道:“臣鲁莽,全凭殿下吩咐。” “好,正常议事吧。” 刘据十分大度地摆了摆手,等赵禹坐回原位,示意奏对其他政务。 政务自然是有政务的,诺大一个帝国,每天发生的事宜不知有多少,不过出了先前的事情,之后议事的气氛有点冷。 有点冷? 这时候,某一类人的作用就出来了,他们在的地方,永远都不可能存在冷场。 但见,一道郡务草草的过完后,大殿左侧,坐于中段的一名圆头圆脸官员起身,笑道:“殿下,臣这儿有一件事宜,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 东方朔问了一句废话,刘据自然是答:“太中大夫请讲。” “呵呵。” 东方朔捋了捋颌下短须,“臣向来喜欢去些风雅之地,前不久,竟听闻一件奇事。” “章台街有位花名‘芳儿’的歌姬,得一位公子看中,本想收为姬妾,不曾想其父居然也将那歌姬视为心头好,先一步买回府中。” “啧啧啧。” 东方朔咂舌一阵后,连忙正色道:“殿下,那位公子姓甚名谁,臣不知,但为防乱了人伦,臣以为当在朝中规诫一二。” “毕竟父子同……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