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真也好,假也罢。 当李广利跪在承明殿内,毕恭毕敬地讲出长门宫私下的动作时,皇帝已经满意了。 “你且去。” “是。”李广利应了一声,俯身叩拜后,方才躬身退向殿外,宦者令下了御阶,引着他一同出去。 李广利见状连忙拱手,示意不敢劳烦您老相送,宦者令却笑眯眯地摇了摇头,坚持同行。 等他们两人都出了大殿。 原本应该是皇帝一人独处的殿宇,此刻却从殿侧屏风后,又走出一位,一位绣衣使者! “陈皇后身边的老嬷嬷,午时四刻进李府大门,待了不到两刻钟,便从侧门离开。”绣衣汉子沉声道。 “还有吗?” 皇帝手里把玩着一块西域诸国进献的玉石,斜靠在榻上,语气不轻不淡,听不出喜怒。 绣衣汉子思索片刻,又道:“陈皇后的癔症越发严重,时常有大逆不道的言语。” 听到这句话。 皇帝古井无波的神色,终于有了一丝变化,似追忆、似惋惜,须臾间,那份复杂的情绪,又似从没有出现过。 “不用管,就让她待在长门宫吧。” “是。” …… 金秋九月,微风拂过山岗,吹过田野,关中大地乃至整个天下,都迎来了丰收的季节。 值此之际,太子刘据又在送别。 上一次是在长安城西面,这一次是在长安城东面,唯一相同的点,都是在渭河河畔。 “殿下,保重!” “勿念。”刘据立于官道旁,看着王衡的身影渐行渐远。 秋收时,城外皇庄收成不错,同等人力下,曲辕犁耕种的田亩更多,对比十分明显。 这段时间里,王衡一边整理农家典籍,一边守在田间,农人反馈出新耕犁的问题,他便随时调整。 曲辕犁的结构更加成熟,皇帝当初给出的承诺,也正式落地。 擢农家子弟、太子宾客王衡,为搜粟都尉,负责推广曲辕犁,以及指导农耕事宜。 王衡此次东去。 便是带着任务离京,曲辕犁更适合小块、零散耕田,关中多平原,又在天子脚下,此处无需搜粟都尉费心。 王衡的目的地,是南方…… “呼,走吧。” 刘据翻身上马,一抖缰绳,与一众护卫离开了官道。 今日王衡离京,按说太子不必来,毕竟王衡不是诸贺,没有肩负刘据交待的特殊任务。 仅凭君臣关系,刘据这个太子还不至于送出十里地,可刘据还是来了。 无他,顺道而已。 渭河从陇西郡一路自西向东流淌,流经京畿地区时,从秦岭上汇集而来了数条支流,其中有一条,叫:灞河。 在灞河上游,有一座因帝王陵寝形成的聚集区,叫:霸陵邑。 霸陵,文帝的陵寝。 与大汉诸多皇帝的陵寝位置不同,比如高皇帝的长陵、孝惠皇帝的安陵、孝景皇帝的阳陵,以及当今天子的茂陵。 以上现存的帝王陵寝,都在渭河以北,唯有文帝的霸陵是在渭河以南,长安城东南面的灞河流域。 霸陵邑。 有一座宫苑,长门宫。 第(2/3)页